《草原》教学设计
第二课时
教学目标:通过对词句的品读,感受蒙汉深情,感受老舍作品特有的文字魅力。
一、复习
上堂课,我们已经随着老舍先生一起走进了内蒙古大草原,谁来说一说,草原的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
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非常清新的文笔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动人的画卷,捧起书,配着德德玛的歌声,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草原的魅力。
配乐朗读。
二、感知
这种意境真的让人如痴如醉。除了写风景,接下来写了什么?(作客陈巴尔虎旗的经过)
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热情好客,蒙汉情深。
行文至最后,老舍先生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:蒙汉情深何忍别,天涯碧草话斜阳。
把这句话多读几遍,也可以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,说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意思?
(蒙汉情深哪里忍心分别?站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说着知心话一直到夕阳西下也不愿意离开。)
作客的经历打动了老舍,老舍的文字打动了大家。蒙汉之间的深情厚谊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强烈的感受到。再浏览一下课文2—5小节,把能让你感受到蒙汉之间深情的语段用括号括出。
交流。
三、品读
字里行间处处涌流着情感的溪水。选择最让你怦然心动的一段文字,反复读上几遍。然后:
出示:1、画出最打动你的词句,读一读,品一品。
2、读着这样的词句,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?有什么感受?
3、给你看到的镜头取一个标题。
思考好了之后,小组里面可以轻声地作作交流。
大堂交流:
(一)1、像被一阵风吹来的,飞过来——速度非常的快,身手矫健,迫切地希望见到尊贵的客人,激动的心情。
2、各色的衣裳,襟飘带舞——节日的盛装,重视程度。既装点了这一碧千里的草原,又装点了我们五彩缤纷的心情。
3、一条彩虹——不但写出了美丽的风景线,而且还是友谊之桥。
4、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——热情好客可见一斑。
5、立刻拨转马头,欢呼着,飞驰着——豪爽,特有的草原气息,特别令人感动。
远远地飞过来一条彩虹,近了,更近了,是一群骑着马的
蒙古同胞。枣红色的马、白马、黑马;马上的穿着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,个个英姿飒爽,甩着鞭子,衣襟飘飘、马的鬃毛也飞起来。身手矫健,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。见到我们之后,立刻吁——架——马儿四蹄腾空,一声长嘶。汽车左右、前后都是五彩缤纷的人和马了。草原变得那么热烈,仿佛来到一个新的国度。此时此刻,如果你是车子里的人,一定特别感动于他们的盛情吧。
配乐朗读。
取个标题。(迎远客)
(二)1、人很多,都是从几十里外……——男女老少,扶老携幼,个个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,嘴里说着欢迎。有的,有的,还有的……
2、也不知道是谁的手,总是……握手再握手,笑了再笑——这个热乎乎不仅仅是手的温度,还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温暖和快乐。
3、大家语言不同,心可是一样……你说你的,我说我的——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?欢迎欢迎,谢谢谢谢。蒙汉一家,咱们是亲人哪,不要客气。
4、就这么握着手,说着话,老舍先生说:“也不知怎的,就进了蒙古包”——你知道是“怎的”吗?(热情地握手,不知不觉间被好客的主人领进去的。)那么他怎么说“不知怎的”了呢?
蒙古人民太热情,老舍先生太激动,太兴奋。
朗读第三自然段,感受主客相见时候的那份融洽、那份热烈、那份欢愉。
取个标题:相见欢。
(三)1、奶茶……手抓羊肉——热气腾腾,人物的脸都模糊了,只知道所有的人都在微笑。蒙古包里充满了奶茶的香味和浓浓的真情。
2、礼貌,亲热,不拘束——彬彬有礼,但是亲亲热热,一点都不陌生,似乎是老朋友了。
3、敬酒——频频举杯,千杯万盏。套一句老舍先生的话“也不知道这次是谁敬的酒,总是一杯杯地喝下去”“也不知怎的,喝了一杯又一杯”。不要醉了吗?“酒逢知己”“舒心的酒,千杯
不醉;知心的话,万言不缀”并不是贪喝酒,而是这样的气氛让人陶醉。
4、鄂温克姑娘们……唱民歌——姑娘们唱着,观众摇头晃脑拍手应和,还有人上去伴舞呢!
5、不管唱的是什么……——歌声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,就算听不出歌词内容,但是大家能听懂她在唱什么?(民族团结,蒙汉一家)都听懂了,很喜欢听,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。
配乐朗读。
取个标题:宴席乐
(四)饭后,大家更是尽情联欢。读一读,感受一下那热烈的场面。但是,时间在快乐的时候似乎总是走得特别快。金红的晚霞使草原笼罩上了一层别有的韵致,晚风,似乎也在轻轻地提醒大家该离开了。但是大家手拉着手说着知心话,你愿意走吗?是谁也舍不得走,也舍不得说走。谁也不愿触动心底的离愁。
读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。
标题:何忍别。
四、写话
此时此刻,再读“蒙汉情深何忍别,天涯碧草话斜阳”你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一幅动人的画卷呢?写写你所看到的情境。
配乐写话。
指导:有的写景色,落霞和晚风都在替你传情,说话。
有的又提到了骏马和大牛,这回他们又似乎在做什
么呢?
有的在写主人和客人的表情,还有手的特写,还想像出了他们之间的对话。
有的同学又在写歌词了。
交流。是要自己读还是请老师读?
五、结语
其实就像同学们写的一样,蒙汉情深不仅在迎客、相见、联欢时候充分体现,也流淌在老舍对景色的描写之中。他把草原的美景写得那么动人,就是因为他心中有这块土地,有这里的人民。是吗?
老舍先生就这样满怀着激动、感念、赞美,写下了一组题为《内蒙风光》的散文。老师已经打印出来了,选了里面的几篇《林海》《渔场》《风景区》还有本文,大家可以去读一读,更多地了解内蒙古,更多地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。
(凤凰语文网)